幕后黑爵

第一百二十七章: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回忆录》

第一百二十七章: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回忆录》
之后,三松子馆主在那道剑痕前站立许久。曹经理瘫坐在地上,一直没有捡他的眼镜。他们保持着沉默,没有说任何一句话。
葛无忧因为心神疲惫,离开了三松剑馆。
他的家离这边很近,葛无忧回到家中,就走进书房,并拉上窗帘。
他如同老僧,枯坐在桌前,那桌上放着一本笔记,一支钢笔。后来,一直到这天夜里,竟然下起绵绵细雨。
雨积攒在树叶上,成一串水珠滴落,打在窗柩前的芭蕉上。
淅淅沥沥的声音,让葛无忧从沉抑中醒神,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动容,而后抓起钢笔,在笔记上书写起来。
他的右手,不仅剑舞得好,这一手字也写得铁画银钩。
葛无忧的笔记上,写着这样一段内容:
“南城,夏至一周前,经历过一段短暂而又难以忘怀的时间。在人生后期几十年,我都不会忘记那简短而又流逝飞速的时光。
这一天,我邂逅了江先生。
第一眼匆匆看去,会觉得他是一个儒雅,沉稳,随和,气度不凡的年轻人。但如果仔细去看,你就会看不透他。我练剑多年,见过形形色色的人。但,江先生这样的人,我也是第一次遇到。如果比喻一下的话,我觉得他像是雾里的花朵,湖中的圆月。”
“不可见,又不可琢磨。”
“他的身旁,跟着江姑娘,那是一个清丽、出尘脱俗的年轻女子。我这一生,只爱剑,红粉骷髅不是我的追求,初见江姑娘,心中竟也生出一丝惊艳感觉。
看着他们二人,我想起了三松子常说的无量玉璧,我甚至怀疑,这两位就像是从无量玉璧走出来的一样。
我练剑多年,说普通也不普通,说平凡也并不平凡,但始终与神奇无关。而江先生,却是一个神奇的人。
见过他之后,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始终会记住一种剑,它叫江先生的剑。
江先生的剑,如大河之水天上来,又如霜雪凌空雁南飞。
相逢何必曾相识,不在乎江先生承认不承认,从见到他的剑开始,我就把他当做了朋友,就像当年的任五一样。我生出了和他喝酒的想法,除了任五,江先生是第二个。
但,这些想法我也只是埋藏在心里,对于美好的事情,我总会不经意留下一些遗憾。”
……
而后,葛无忧又写下与江先生练剑的全部经过,包括剑招,剑式,剑意,感悟。从提笔开始,葛无忧手中的钢笔就没有闲过。
他不曾省略一丝细节,将所有与江先生练剑的那段时间都完完整整的记录下来。
在这篇笔记的末尾部分,葛无忧提笔写道:
“因为剑,我有缘认识了江先生。而江先生也曾评价,他说我是一个真正的练剑人。于我而言,这是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话。江先生的出现,改变了我的练剑之路,从一十七路剑意中,我感悟到一些东西。当我想说出一些感激话语时,江先生也已经不见了。”
“正如徐志摩先生说的那样,轻轻地来,轻轻地走。但葛无忧不会忘,就想某些人一样,永远的活在我心里。”
笔记的右下角,葛无忧铭下,壬午年陆月拾肆日。
……
很多年以后,葛无忧已经成为著名的剑术大师,真正发扬了无量剑法,他本人也头发花白,下巴多了一撮山羊胡。
在国家电视台的邀请下,他参加了一档访谈节目---《奇幻人生》。
在那档节目里,葛大师带着一本笔记上台。
在面对主持人的询问时,他翻开了那本笔记,首次公开讲述一段陈年往事,一段埋藏已久的传奇故事。
葛大师无比缅怀,声音饱经沧桑,他讲述着一段经历,一个人,称这是辉煌一生的拐点。而这个人,不详其名。
葛大师对他很尊敬,一直称他为江先生。
那天,葛大师这样说:
“这一生,知我者,二三子。”
“忆往昔,记着一位儒雅随和的人,他是江先生,那是个神奇的人。我始终记得他的剑,那是江先生的剑。”
……
……
南城,江都府大桥东侧,这里,是最靠近河流的地方。这条河是长江分流的一条匝道,因为在江都府附近,所以石碣上署名为‘江都河’。
江都河河道不深,大船走上去容易搁浅,所以水面来往的都是些小船,有游客所乘,也有附近的打渔人。
“两位,请慢走。”
江润和江菱从一艘小船跳下,来到岸上,那披着蓑衣的老叟对他们一笑,杆一撑,船便走了。
“江菱,我们分明可以从桥上走过,你为什么要从水面渡船。”
江菱心情很好,她朝着河面吸了一口气,悠然说道:“江都府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,江都河更是流淌着千年文化,泛舟游河,心情难道不美?”
“更何况,咱们一学期都没有几次这样出来的机会。”
江润看着那划船老叟远去的背影,自然是知道江菱的心思,他不点破,对着她说道:“走吧,那家鲥鱼馆就在岸边。”
他们一路走去,来到一家鲥鱼馆,据闻,这家是百年老店。
不过现在这个时候,倒不用排队,他们在服务员的带领下,来到一处单独小隔间,环境清幽谈不上,但装点还算雅致。江润直接点起几份招牌,就坐了下来。
服务员拿着菜单出去,江菱小声问道:“你说他们的鲥鱼是养殖的,还是从河里捉的。”
江润想了想,回应道:“鲥鱼是长江三鲜之首,在两百年前曾因为过度捕捞,几乎灭绝,让人唏嘘不已。而在那之后的百年,因为技术,管理,政策等方面的改善。这些家伙终于又繁衍起来,翻腾在江面上。现在关于鱼类包括其他野生生物的捕捉,华国在各地区立法明确,执法更严。”
“这段时间,正赶在产卵期,限捕令条例上渔民渔户可都是签了字的,所以店里的鲥鱼应该是养殖的。”
江菱拍了拍胸口,笑着说道:“那我就放心了。”
江润笑了笑,“你可以期待一下,这家鲥鱼馆的做法很特别。”
“我曾在杂谈上,看到过一篇八九十年代江浙地区人的回忆录,他们是这样说的。”
摘自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回忆录》------
-----记得小时候家里捕捞到鲥鱼,稍微清洗后直接斩块,然后盖上猪网油清蒸,那滋味我这辈子都忘不掉!
……
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吃货们都这样说,这让江菱的眼睛亮了起来。
……
小说推荐
返回首页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