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福帝姬(全)

分节阅读_92

中隐约又现莹光,“臣妾粗陋愚笨,官家一向是看不上眼的,只是见臣妾抚养两个孩子略有些苦劳,才赏了个贵妃的名分。臣妾感念万分,又无计报答,惟有诸事循规蹈矩,力求少出差错,不给官家添乱、令他烦心罢了,贤德之誉哪里担当得起”
韦太后朝她微笑道“若这后宫之人都如你这般懂事,这天下也就太平了。”回想她说的话,忽又问道“你说官家一向疼爱福国长公主,他待她很好么”
“是。”婴茀颔首“自公主南归以来,官家待其之优渥非其他宫眷所能及。经靖康之变后,国力非比从前,起初那几年,就连宫中人都过得颇拮据,而公主下降时,官家仍出资一万八千缗为她置办妆奁,这笔钱与靖康之前的用度相比或许尚不足,但细想想,也相当于宰相及枢密使五年的俸禄了。给公主的月俸更是依照大长公主的定例,其后逢年过节必有重赏,到如今,想必总有好几十万缗了罢。世人都说公主是因祸得福,历经大难而归,故官家尤其怜爱。”
听得韦太后连连摇头,又是一声叹息,再问“他们常常见面么”
婴茀道“公主下降之前住在宫里,自是常见的,下降之后偶尔入宫。后来因高驸马出就外职,长期不归,公主有时也回宫里住”
韦太后打断她“那高驸马为何长期在外任职是官家让他出去的”
“那倒不是,”婴茀回答“是驸马自己请求的。”
韦太后细问原因,婴茀略显迟疑,但在太后追问下还是陆续说出了柔福杖杀婢女的事。
太后闻之色变,惊道“她竟下得了如此重手”
婴茀轻叹道“臣妾也感讶异。公主归来后像换了个人似的,性情大变以前的柔福帝姬待下人何等宽仁,奴婢们做错什么,她至多责备几句也就罢了,哪里会伤人性命”
谈到这里,忽有人在外禀报说潘贤妃前来入省问安,婴茀遂未再说下去。韦太后也就让她先回去,待潘贤妃入省过后,再闭门于室中独对杨氏,默然想了片刻,忽然就流下泪来“难怪官家现在还未将柔福拘来审问,原来竟是因这个缘故”
“娘娘莫动气,”杨氏忙劝她“官家与柔福共处一舟也是不得已,官家一向稳重,吴贵妃也说他是磊落守礼之人,必不会做下什么糊涂事。”
韦太后抹泪道“官家自是磊落守礼,但难保他人也能如此秉礼义、知廉耻。官家与柔福又不是一母所生的兄妹,小时也素无往来,无缘无故的,何以对她这么好共舟那日,柔福必是存了心我还道柔福只是莽撞轻狂,口无遮拦,却没想她竟有这等心机”
听得杨氏也愤慨起来,顺着太后话说“龙生龙,凤生凤,狐媚子生下的女儿也是狐媚子,为求圣眷荣宠,竟连伦常也不顾了如今看来,就算无诋毁娘娘这事,也留她不得,让她活下去,对官家早晚是个祸害。”
“唉,这理我自然明白,但又有什么法子”韦太后想起回宫那日提及柔福之事时赵构的反应,不禁又重重叹了口气,“官家受她媚惑,竟连我这娘的话也不听了只怕柔福已就我在金国旧事向他大进谗言,他必已看低了我”此言未尽,已是羞恼交加,侧面朝内低首饮泣。
“那倒不会罢官家也没说不处置她,只是须从长计议或许是这些天政务繁多,一时忘了”杨氏尽量找些能让韦氏宽心的话说,无奈这话说得勉强,自己听了都不信,更无法令韦氏安心,难抑她悲声。
杨氏在太后泣声中默思片刻,忽然建议“吴贵妃在后宫颇有地位,又是普安郡王与崇国公的娘,她的话想必官家能听上几句。我看她也是个识大体、明事理的人,且又会说话,若娘娘找她来,告诉她柔福为他人假冒之事,让她在官家面前婉言劝谏,想必官家不会不理。”
“不妥。”韦太后当即反对“她是柔福以前的侍女,岂会背叛旧主。”
杨氏低声道“适才吴贵妃说起官家待柔福优渥之事,听她语气,似隐有不满,大概对柔福的行径也是看不惯的。而且又说柔福归来后性情大变,娘娘说柔福是假,她或许也会相信即便不全信,但娘娘说的话,她敢说不信么何况除去柔福,对她有益无害,她必定也会愿意。”
似觉有理,韦太后止泪,凝眸思忖。杨氏接着笑道“她是柔福以前的侍女,那才好呢若她都说柔福是假,谁还会怀疑”
韦太后又想了想,终于颔首。杨氏立即说“我今晚就去请吴贵妃过来,一起合计合计。”
是夜杨氏果然将婴茀请到。三人入了内室,命宫人都在外侍侯,杨氏便开始旁敲侧击地问柔福近年举止是否真不似当年,婴茀亦说“除容貌未变外,言谈行事都大异于从前。”
杨氏便似笑非笑地问“若说如今的福国长公主并非柔福帝姬,而是他人假冒,贵妃娘娘信么”
婴茀微笑答道“公主我行我素惯了,这些年得罪不少人。归来后她双足比以前大了不少,宫中人吃了她的亏,有时也会悄悄嘀咕,说金枝玉叶的公主足哪里会这般大若有人说笑,称她是假冒,只怕不待我开口,先就有许多人附和。”
“若非说笑呢”杨氏压低了声音问“若是太后娘娘说,归来的这个福国长公主是假冒的,贵妃娘娘信么”
婴茀抬眼看她片刻,再欠身对太后道“母后说的话自然没错,若母后说她是假,她必定真不了。”
韦太后与杨氏相视一笑,都舒了口气。杨氏遂对婴茀道“太后娘娘今日要跟贵妃说的正是柔福帝姬真伪之事。事关重大,娘娘信任贵妃,才请贵妃过来商议”便把真柔福已薨于五国城,现在的福国长公主为他人假冒等话绘声绘色地跟婴茀说了。
婴茀听了一时不作回应,怔怔地凝思沉默着,看得杨氏心焦,小心翼翼地问“贵妃娘娘不信”
婴茀这才瞬了瞬目,双唇抿出一缕柔和浅笑,说“哪里。我当然相信,适才只是颇感震惊,万没料到竟有如此大胆的布衣女子,敢冒充天潢贵胄,欺君罔上。”
“正是”杨氏喜道“幸而如今太后归来,可将她骗局拆穿,否则官家还不知要被蒙蔽到几时。”
“这事官家知道了么”婴茀问。
韦太后叹道“我回宫那天就跟他说了,但他只说要想出处置良策再作打算,拖到如今也未见下文。故此找你来商议,看你可否劝劝他,请他早日处罚假帝姬,让真柔福的遗骨入土为安,以慰她在天之灵。”
婴茀愁眉一蹙,黯然道“臣妾在官家眼里不过是个粗使丫头,人微言轻,官家又一向极有主见,哪里听得进臣妾的话臣妾若就此事劝说他,他恐怕只会以为是臣妾妒忌而刻意攻讦,反倒会误事。”
韦太后想想,亦承认她说得没错“官家从小认定了什么就不大能听人劝。我这娘的话他都不听,更遑论妻妾之言可是,难道我们便只得任他如此拖下去,看那假帝姬继续狐媚惑主、祸国殃民”
“母后无须多虑,官家未必是有心拖延,也许真要处置,但日理万机,太过操劳,一时忘了此事也是有的。”婴茀说,双垂的睫毛掩住幽深的眸子,目光礼貌地落在太后的足前,“我们想个法子提醒官家便是。”
“哦那我们应当如何提醒”韦太后见她气定神闲,心知她必已有主意。
婴茀回答“母后日前是私下跟官家说的,旁人不知,若官家忘了也没人可再提。故此母后不妨过几日在宫中设家宴,请所有宫眷出席,宫外的秦、鲁国大长公主与吴国长公主也务必请到。再以太后懿旨召福国假帝姬入宫,她称病已久,这次是太后亲自相请,想必再不敢推辞。待她入宫后,母后当着众人宣布其假冒帝姬的罪行,真相大白于天下,官家必会当机立断”
“妙,妙”杨氏连声叫好“众目睽睽之下,更有秦、鲁国大长公主与吴国长公主作见证,如此官家想忘也忘不了了,即便不当即处死那女子,至少也应将她交大理寺审讯。”
韦太后颇为赞许,不由也露出了笑意。
婴茀继续说,依然是低眉顺目的神情,衔着她轻柔的微笑“有两人,母后最好也一并请来”
3家宴
策划的家宴数日后如期举行,韦太后对赵构说想借此机会见见临安所有的宫眷皇亲,赵构遂一一请到,自秦鲁国大长公主与吴国长公主以下,但凡略有点地位的几乎都来了。
独未请柔福,岂料即将开宴时柔福的驸马高世荣倒匆匆赶来,先向韦太后请安,再转向赵构觐见如仪。
赵构有些诧异,问“驸马几时回京的”
高世荣答“今日刚到。太后娘娘回銮,臣未及时道贺,既蒙太后宣召,再不敢耽搁,当即乘快马赶回,到府中换了身衣服便来了。”
眉头略蹙了蹙,赵构却也未再多问,只对他说了两个字“坐罢。”
吴国长公主在一旁看见,颇感意外,微笑着对高世荣道“高驸马都回来了,今儿吃的果真是团圆饭福国长公主呢也一齐来了么”
高世荣欠身答说“她病未痊愈,仍不便前来请我代她向太后娘娘及官家告罪。”
但听太后声音冷冷响起“这是什么病,拖了这许久还没好恐怕是找的御医不对,还是请她入宫,我寻个好的给她仔细瞧瞧。”随即命身边宦官“你去找个大点的车舆,派往福国长公主府去请她。务必要把她请到,她若病得坐不了,就让她躺着来。”
宦官承命离去。赵构脸色微沉,但终究没说什么。
韦太后再侧身面朝坐在她身旁的秦鲁国大长公主,微笑着与她闲聊,其余人等也都迅速各寻话题说笑开来,又恢复了起初的和乐气氛。
行至第四盏酒时,有三位优人入内演杂剧。只见其中两位优人各扮一名士人,相遇互问出生年份,一人说是甲子生,一人则说丙子生,另一位优人从旁听了便说“此二人都该下大理寺。”两士人忙问原因,那人回答“夹子、饼子皆生,与馄饨不熟同罪。”
这话一出,除韦太后与赵构外众人都是一副忍俊不禁的样子,又都偷眼看赵构,见他自己也开始笑了起来,才纷纷笑出声。
秦鲁国大长公主在诸人中行尊年高,赵构最为敬重,每次相见赵构必先向她一揖为礼,所以此时见韦太后不解,也好笑着向她解释这个涉及赵构的讽喻“这里有个缘故。太后也知道,官家一向爱吃馄饨,某次御厨一时不慎,给官家做的馄饨有点生,官家吃了龙颜大怒,当下就命将那御厨下大理寺治罪。此事后来很快传开,全临安的人都知道。这几个优人大胆,竟拿来编了笑话取笑官家呢。”
韦太后听了也展颜笑,摇头对赵构道“哥真不晓事。为人君者当爱民如子,待人宜宽仁,若馄饨煮生了点都要治罪,传到民间,你就成了昏君,也仔细史官给你书上一笔,遗臭万年”
赵构欠身含笑称是,当即传令,命将大理狱中的御厨放了。诸宫眷见了,不免又对二人此举颇多恭维,称颂不已。
又行了两盏酒,忽听内侍报说福国长公主到,韦太后立时收敛笑意,正襟危坐,冷眼朝门边望去。
乐声暂歇,诸人见太后神情如此严肃也隐隐觉得怪异,便都没再出声。
迎着那无声处投来的千道目光,柔福缓步走进。
果然犹带病容,她瘦了许多,寻常的大袖长裙如今略显宽大隆重,露在绛色罗生色领外的颈上肌肤苍白,仿佛隐见血脉。发髻随意挽着,素面朝天,脸上神情也一样清淡。她走得轻缓,裙幅只微动,披帛长长地曳于身后,似一袭烟罗付水流。
她渐行渐近,韦太后的脸色也越发难看。不待她行礼请安,太后便先
小说推荐
返回首页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