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大山里有不少危险的悬崖和地裂,但李安还是不相信他们真的全都跌落悬崖,或者被地裂吞噬了。
悬崖在大唐是非常普遍的,只要有大山的地方,一般都会有悬崖,也是极其常见的一种地形,而地裂相对来说就要少得多了,并不是任何地区都有地裂存在的。
而由于古人对地裂的畏惧,所以,只要有地裂出现的区域,人们总是会避之不及,并不敢过分的靠近,以免一不小心被地裂吞噬。
古代有一个词语叫天崩地裂,是形容灾难的词语,天崩就是天塌了,是非常可怕的现象,而地裂是能够与之相比的另一种灾难形式,地裂了是可以把人吞噬的,你说可怕不可怕。
至于什么是地裂,自然就是地面形成的裂缝了,不过,并不是挖个沟渠的那种小裂缝,而是很大很可怕的大裂缝,一种让人极其畏惧的裂缝,可以吞噬生命的裂缝。
根据后世科学的解释,地裂现象是由构造与非构造运动等多种原因产生的中、小型地表裂缝。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由构造活动产生的地裂缝,这是一种发育于地表的、活动的破裂构造形式。
在一些强烈地震区,常常出现地裂现象,表现为地裂缝、地面鼓包等外在表现,其排列具一定的规律,如呈雁行式、直线状、锯齿状、弧形及其他几何形态,或由一系列地裂缝组成地裂带。
由于地裂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灾害,对百姓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,所以,古今中外,只要是出现地裂的区域,老百姓都会选择搬迁,以远离这一区域,以保障自身的安全。
当一个区域出现地裂的时候,朝廷就会让这个区域的百姓搬离到安全的区域,并竖立警示标牌,提醒外面的人不要随便进入这一区域,以免给自己带来伤害。
而有些区域由于条件限制,并不能将百姓全都迁走,或者出现地裂的区域距离居住区有一段距离,只要不过去就不会有危害,如此就不会迁移百姓了,但居住在地裂附近的百姓,总会受到地裂的伤害,尤其是调皮的孩子,总是会跑去地裂的附近玩耍,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会掉入地裂之中。
地裂的深度谁也搞不清,有的是不见底的,一旦人掉下去了,那就是一场非常可怕的灾难,很有可能会丢掉小命,而就算能见底的,那也是非常的深,人掉下去之后,会淹没在恐惧的黑暗之中,上面的人能够听到落入地缝之人的声音,却没有办法施救,或者说很难施救,施救的难度太大。
后世就有人因为掉落地裂,然后朝廷动用了几十人的力量,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,这才把人给救上来,所付出的代价不可为不大,而所有这些被成功救援的,都是非常幸运的,还有更多的人没能被救上来,从而丢掉了自己的小命。
可以想象一下,当一个人被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裂深处,呼救却没有人能够救援自己,这该是多么的绝望啊!这种绝望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。
很宽的地裂,倒是不会让人紧张,反而会成为一道风景,而太窄的地裂同样无所谓,反正人也掉不下去,而最可怕的地裂,就算宽度与人的身体差不多,而深度又非常大的地裂。
东非有一个大裂谷,就是一个很大很宽的地裂,但这个地裂是景观,并不会吞噬人的生命,是相当安全的,而地面上的小裂缝,同样无所谓,甚至,小裂缝都不能算作是地裂,而华夏的很多地区,地裂都是与人的身体差不多宽,人掉下去之后就没影了,施救的难度极大。
而因为地裂是地质运动导致的,也就是说,凡是有地裂出现的区域,都很有可能会出现地震这种灾害,而对于老百姓来说,地震是非常可怕的一种自然灾害,在发生地震的时候,很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,没有人不害怕地震,所以,自然会躲着地裂了。
在华夏境内,地裂的发生区域,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,因为西部地区多山的环境导致这里很容易出现地裂,而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好事,要是在东部人口密集区有大量的地裂,那影响就大了,而对于人口数量不多的西部地区,就算有一些地裂,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,也可以这么说,西部地区之所以人口稀少,就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太恶劣,地裂地震频繁,老百姓没法安安心心的生活。
为了更安定的生活,老百姓们,自然更喜欢环境安全的地区,而不喜欢灾害频发的地区,所以,人口很自然的都往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集聚,但山区也仍然会留下一些人,因为平原地区也养活不了太多的人。
眼前的西部羁縻区,山上就有不少的地裂,但当地的老百姓并没有离开这一区域,反而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,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距离这些悬崖和地裂有一定的距离,只有上山打猎的猎户才能更频繁的接触到这些地裂,而打猎的猎户都是身手比较好的成年人,只要不靠近这些地裂就不会有什么问题,另外,他们也会记住地裂所在的位置,以后不去这个地方就是了,尤其是地裂比较多比较危险的地方,直接被当地的部族视为禁区,任何族人都不可以进入,从而确保这些族人的安全。
当地的地裂,并没有一个是全新的,全都是已经存在了很多年的,当地最老的老人都没有这些地裂的年纪大,因为没有新的地裂产生,所以,当地的百姓自然也无需紧张,不用担心他们居住的房子附近也出现地裂。
至于地裂发生的根本原因,主要是天灾,至少在大唐时代,地裂的发生全部都是天灾,与人为几乎没有任何的关系,但后世的地裂就不同了,会有一些是人为原因导致的地裂,比如在煤矿比较多的区域,由于人们频繁的开采地下的煤炭资源,致使地下很大的一块区域都空了,如此,地面上自然会出现一些裂缝,这些裂缝就是因为地下有空洞,已经无法支撑地面上的泥土,从而让土地出现了地裂,上面有房屋的,墙壁也基本上全都是裂缝,情况也严重的直接倒塌。
在这些煤矿开采区的地面上,由于地裂发生的太过于频繁,所以,后世的朝廷没有别的办法,只能将这里的百姓全部迁走,以防止出现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。
西部羁縻区是没有人开采煤矿的,这里有没有煤矿都成问题,而且,老百姓似乎也不是很需要煤炭,山上有那么多的木柴,随便砍点木柴就行了,哪里需要专门去开采煤炭。
以后若是发现这里有煤炭的话,那是肯定要开采的,但前提是这里必须修建一条好走的大路,否则,开采的意义就不大了。
当地的百姓用木柴就足以支撑生活了,开采煤炭肯定大部分要外卖,而若是道路非常糟糕的话,运输煤炭到外面卖就太贵了,会没有人愿意购买的,而道路修好之后,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,同样的煤炭运输到外面会便宜很多,会更有竞争力的。
所以,李安在山上搜捕段俭汉一行人的同时,还可以在山上勘查地形和资源,看看当地的大山里,除了树木果树和野味,是否还有适合开采的矿产资源。
这里若是有适合开采的矿产资源,那就太好了,不但可以很好的发展当地的经济,同时,也非常有利于日后的修路进程,修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资源,需要用到大量的碎石头,水泥,钢筋等材料,这些材料要是能在当地直接出产,如此,对于修路来说,自然是天大的好事,若是全靠外面运进来,那就太麻烦了,修路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。
“段俭汉是没找到,不过,倒是发现了不少好东西。”
李安拿着一块石头开口说道。
陈龙笑着说道:“李侍郎,这不过是一块破石头罢了,算什么好东西。”
很显然,陈龙这货对于矿产是不太了解的,金矿石放在他面前,他都未必能认得。
“破石头?这怎么能是破石头呢?这可是正宗的铁矿石,而且,这里好大的一片区域都是这种石头,这要是在这里开矿,一年能出产不少生铁呢?”
李安笑着说道。
陈龙皱眉看着李安手里的石头,开口道:“李侍郎,这个就是铁矿石啊!既然这个是铁矿石,那当地的大族为什么不开矿啊!生铁的价格虽然不高,但也比种地挣得多啊!”
很显然,这货有些想不通,这些山民的生活也并不富裕,那为何还要守着这些铁矿石而不去开采呢?这不是傻吗?
李安笑着说道:“还能为什么,还不是不认得铁矿石,你能不认得铁矿石,他们也未必认得,这些部落都是山民,祖祖辈辈都是种地打猎出身,并没有矿工出身,自然是不认得铁矿石的,送给他们也不会开采。”
很显然,西部羁縻区还很落后,当地并没有任何的工业基础,哪怕是最基础冶铁作坊都没有,当地的老百姓也不认得铁矿石,甚至都不清楚生铁是怎么来的,而当地百姓所使用的铁器,全部来自大唐的蜀中一带,是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大唐蜀中获得的,为此,他们所要付出的成本不是一般的大,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,铁器从蜀中运到西部羁縻区,价格会上涨很多倍,铁器在西部羁縻区属于贵重物资,家里丢了一个木头扁担,没有人会放在心上,但要是家里丢了铁锹,铁凿子,铁锤啥的,那就是大事了,谁家要是丢了铁器,那真的会心疼的几夜都睡不着。
另外,当地百姓在使用铁器的时候,也是非常小心的,对铁器的保养非常的到位,平时都是悉心呵护,生怕把铁器给弄坏了。
古代的铁器质量并不高,铁器内部含有很多杂质,是比较容易损坏的,尤其是在与石头碰撞的时候,对铁器的损害很大,所以,必须要有科学的策略,不能用蛮力,在靠近大山的田地里,一般都会有很多碎石块,在耕作的时候,要尽可能的避免农具用力触碰石块,遇到石块的时候,要巧妙的将其挖出来,并放在田地的外围,若是拿着铁质农具对着石头砸,很快就会损坏掉的。
当然了,有一些专门用来对付石头的铁器就另当别论了,比如铁凿子,就是专门用来凿石头的,也是开山所必须的铁器,这种铁凿子的质量一般都比较高,质量不好的凿子是无法胜任凿石头重任的。而就算是质量足够可靠的铁凿子,在使用的时候,也不会乱用蛮力,而是会根据石头的薄弱部分进行开凿,甚至,在石头比较大的时候,会先用火烧,再用冷水浇灌,如此,石头就会变得相对比较松软,甚至会直接裂开,这样就可以节省凿子了,既省力又不会耗损铁质工具,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办法,在古代的时候,劳动人民最喜欢用的就是这种廉价省事的方式。
当地的百姓并不认得铁矿石,就算将铁矿石放在他们的眼前,他们也认不得,在他们眼里,铁矿石就是很普通的石头,是用来筑城和盖房子的材料。
而若是李安告诉他们,这些石头是铁矿石,是可以提炼出钢铁的,如此,当地的百姓一定会为了生计而开采的,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呢?开采铁矿石可以极大的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,在这种情况下,没有人会拒绝让自己过得更舒坦更富裕。
当然了,当地的绝大多数石头,都是很普通的石头,具有金属含量的石头必定是少数,但就算是最普通的石头,那也是很有用的,修路的时候需要用到混凝土,而这其中,碎石头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当地的碎石头非常适合用来做混凝土的原材料。
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