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红楼出才子

第733章 我筑此城不是为了守御而是为了前进(第一更)

第733章
“那就好,咱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修筑起这座城池,如此一来,便可以与那白石城形成犄角之势,而后方,还有老盐州城侧应,到时候,西夏想要进犯这盐州,他就得好好的掂量掂量有没有本事拿下这座前所未有的坚城。”
“我说贤弟,咱们这么做,这里,会不会又是一座统万城?”折可适犹豫了半天,待二人缓缓策着身下的座骑朝着那热火朝天的工地靠近之时,凑到了王洋的耳朵边低声地言道。
“统万城……”王洋看了一眼折可适,已然明白了这家伙的担忧所在。
统万城的来由,那是在汉末之时,匈奴族铁弗部的赫连勃勃以夏州为根据地建立了大夏国。据《魏书·铁弗刘虎传》、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等记载,公元四百一十三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,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,黑水之南营建都城,明曰“统万”。
勃勃自言:“朕方统一天下,君临万邦,可以统万为名。”“阿利性尤工巧,然残忍刻暴,乃蒸土筑城,锥入一寸,即杀作者而并筑之”。
统万城的营建历时六年之久。统万城建成后,曾由秘书监胡义周执笔作赞文一篇,赞文中说建好的统万城是“高隅隐曰,崇墉际云,石郭天池,周绵千里”,城里“华林灵沼,重台秘室,通房连阁,驰道苑园”。
此时的统万城无论在规模、布局及建造方法等方面,均体现出统万城在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。这一时期的统万城达到空前繁荣。
到得南北朝时期,北魏始光四年,魏军攻克统万城,公元四百三十一年魏灭大夏。公元四百三十三年置统万镇,因其地水草丰美,用为牧地。
公元四百八十七年时置夏州,以统万城为夏州治所,据《水经注》记载,此时的统万城“雉堞虽久,崇墉若新”。说明该城保存的还相当完整。
隋时统万城属朔方郡管辖,为朔方郡治所。大业十三年朔方郡将梁师都反叛,据统万城称帝,国号梁,建元永隆。
唐贞观二年,唐军平定梁师都,以其地复为夏州,统万城为夏州治所。天宝元年改夏州为朔方郡,乾元元年,复为夏州。
至五代十国时期,夏州为党项族李氏割据,其间也经有战乱,但统万城在军事及交通上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。
北宋初年,统万城为西夏人所据,割夏州,其后,宋与西夏互为攻占。淳化五年,宋军攻占夏州,宋太宗下令迁民毁城。统万城头道城(即外廓城)城垣,即毁圮于此时。
但之后,西夏又重新据回了夏州之后,虽然未曾修复其外城廓,但是,仍旧将其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军事重镇。
“一座统万城,历时近六百余年,一向为异族所据,至太宗皇帝时,方捣毁,可是至今,又落于西夏之手。”
“而以贤弟之才,为兄知道你一定可以修筑出一座丝毫不逊色于那统万城一般的坚城,可若是……”
“你有这样的担心我能理解,但是你也应该明白,统万城在异族手中之时,是因为什么原因吗?是正值我中原大乱之时,那些异族方才有机可乘。
而今我大宋升平百年,繁荣富强至斯,而我大宋的人口,更是数倍于汉唐之时。只要这里,能够迁徙来大量的汉人百姓,在此休养生息繁衍,只要能够保证这三州之地的商贸和生产生活的稳定,人口来越来越多。”
“到了那个时候,怕是那些异族,除了放下刀箭,老老实实的拿牛羊过来交换物资,难道还敢妄动刀兵不成?”
“更何况,小弟我筑此城,并非为了守御,而是向前。”
听了王洋这番话,折可适点了点头笑道。“贤弟你的眼光与远见卓识,愚兄自然是信得过的。”
“真希望能够早一些尽复汉唐旧土,我大宋,也不用总这么憋屈,一个小小西夏,都让我大宋百年来无计可施。”
“为何却偏偏不能尽复汉唐旧土,兄台你可知晓原因?”听到折可适提及这一茬,王洋策马继续朝前缓行,一面开口言道。
“这是为何?”折可适忍不住扬起了眉头,语气有些不悦。这话怎么都觉得这货是在指责大宋的军队不给力,特么的是我们不给力吗?分明就是大宋的文人主政,文人掌军的政策导致了现如今的局面的好不好?
如果不是看在王洋这家伙一向都很给力,一直跟军方的关系跟自己的交情十分友好的情况下,折可适这才强忍着没有直接给他脸色看,而是耐下了性子想要问个究竟。
“其实很简单,如今已然升平了百年的大宋,缺的不仅仅是进取之心,也不仅仅是血性,还缺少机动机强大的骑兵,更缺少一样东西,就是不愿意用一种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敌人。”王洋缓缓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折可适有些蛋疼的砸了砸嘴。“你这话说的,什么叫不愿意用一种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敌人?”这家伙这话是什么鬼意思。
“对待北辽,我大宋是什么时候样的心态?对付西夏,我在宋又是什么样的心态,你了解吗?”王洋干脆勒停了马头,朝着折可适询问道。
折可适略一沉吟之后,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“北辽其国力与我大宋相仿佛,至于这西夏嘛,以我大宋之西军,当可一力抗之。”
“那我想请问兄台,我大宋对于如今的北辽的国力真的是了若指掌吗?对于大辽的兵力部署,武器装备又知道多少,知道北辽所据之地的交通道路情况,粮食储备情况吗?又是否知道当地的百姓对于北辽的统治是否满意……”
一连窜的问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将那位自诩名将之才的折可适给砸得头晕目眩,好半天才砸巴着嘴回过神来,看到王洋那副看似平静的嘴脸,只能硬着头皮道。“对于北辽的情况,愚兄的确不是很了解……”
“好吧,你不用说了,其实对于现如今的西夏,折某只了解曾经接触到的情况,其他的什么民生、交通、粮食储备那些玩意我都不太清楚。”
王洋则把目光投向了那条正翻涌着浪花的大河,悠然地道。“知已知彼,方可百战百胜。我大宋,那些文官的眼界太高,自以为读了几本兵书就可以决胜千里之外。
而像可适兄你们这样的武将,因为文武之失衡,只愿意明哲保身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结果就是,我大宋的虎贲,越来越难有建树。”
这话,让折可适就算是有心反驳,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。因为王洋的这话,的确说出了现如今大宋军方最大的弊病。
小说推荐
返回首页返回目录